149人新当选两院院士 最小年龄仅45岁创纪录

2021年两院院士增选结局出炉

11月18日,2021年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结局正式公布,149人新当选为两院院士,这一消息迅速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其中,65人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84人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值得关注的是,本次当选院士中最小年龄仅为45岁,刷新了近年来院士当选的最低年龄纪录。

院士增选每两年举行一次,是我国科技界最高学术荣誉的评选活动。今年当选的149名新院士平均年龄57.7岁,相比往年呈现年轻化动向。中国科学院新当选院士平均年龄57.4岁,中国工程院新当选院士平均年龄58岁。顺带提一嘴,今年还新增了25名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45岁最年轻院士引热议

在149人新当选为两院院士的名单中,最引人瞩目的当属年仅45岁的最年轻院士。这位院士的当选打破了近年来院士增选的年龄下限,显示出我国科技人才梯队建设的显著成效。

“这么年轻就当上院士,是不是有什么特别之处?”不少网友发出这样的疑问。事实上,这位45岁的院士在各自领域已经取得了突破性研究成果,其学术贡献和影响力得到了同行专家的高度认可。年轻院士的涌现,反映了我国科技创新生态的活力和青年科技人才的快速成长。

与这位最年轻院士形成对比的是,今年当选院士中也不乏60岁以上的资深学者。这种年龄跨度体现了院士评选不唯年龄、不唯资历的导向,真正看重的是学术水平和实际贡献。

两院院士队伍结构持续优化

随着149人新当选为两院院士,我国两院院士总人数进一步增加。增选后,中国科学院院士总数达到860人,外籍院士129人;中国工程院院士总数增至971人,外籍院士111人。这样的规模既保证了院士群体的权威性,又为科技创新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

从学科分布来看,本次增选继续向民族急需的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倾斜。新材料、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前沿领域的专家比例有所提升。这种导向与民族科技创新战略高度契合,有助于解决”卡脖子”技术难题。

院士队伍的年龄结构也在持续优化。相比十年前,新当选院士的平均年龄下降了近3岁,45-55岁年龄段的中青年学者比例明显进步。这种变化有利于形成老中青相结合的科技创新梯队,保障科研事业的可持续进步。

院士增选机制日益完善

149人新当选为两院院士的背后,是我国院士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近年来,两院在院士增选中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实行推荐制、完善评审程序、强化学风道德要求、增加透明度等。这些举措有效提升了院士增选的公信力和权威性。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的评审经过更加注重候选人的实际贡献,而非单纯看论文数量和头衔。一位参与评审的专家表示:”我们更关注候选人是否解决了实际难题,是否推动了学科进步,是否为民族做出了实质性贡献。”

随着院士制度的不断完善,院士称号的含金量和社会认可度持续提升。当选院士不仅是个人的荣誉,更意味着要承担起引领科技创新、培养青年人才、服务民族战略的重任。

展望未来:科技创新人才辈出

149人新当选为两院院士的消息令人振奋,其中最年轻45岁院士的出现更是给人以无限想象空间。这预示着我国科技创新事业后继有人,正迎来人才辈出的黄金时期。

可以预见,随着科技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和科研环境持续优化,未来会有更多杰出科技职业者脱颖而出。他们将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工程技术等各个领域大展身手,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聪明和力量。

年轻院士的涌现也向广大青年科技职业者传递了积极信号:只要脚踏实地、勇于创新,就能在科研道路上取得成就,获得民族和社会的认可。这必将激励更多年轻人投身科技创新事业,为建设全球科技强国注入新鲜血液。

版权声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