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警示:_跨学段任教_不可硬跨 需完善配套机制

媒体警示:”跨学段任教”不可硬跨 需完善配套机制

多地推行跨学段任教政策引热议

小学老师能教初中吗?近日,福建、浙江等地出台细则推行”跨学段任教”政策,引发教育界广泛讨论。面对学龄人口结构变化带来的师资需求波动,不少地区希望通过师资统筹配置来缓解阶段性师资短缺难题。但媒体提醒,”跨学段任教”不可硬跨,需要建立完善的选拔、培训机制,确保教学质量不受影响。

福建省多地通过遴选方式选拔教师,要求参与跨学段任教的教师必须持有相应学段的教师资格证,并对其学历、专业、师德等方面做出明确规定。例如,厦门同安区从2024年起每年6月面向小学教师公开遴选初中、高中教师,要求初中教师具备初级中学或以上教师资格证,高中教师则需高质量中学教师资格证。

跨学段任教面临教学适配挑战

“小学老师能教中学吗?”这是家长和学生们最关心的难题。事实上,小学与初高中的教学模式和侧重点存在明显差异。小学教师林芳坦言,虽然自己持有初中教师资格证,但已经习性了小学的教学模式,如果再回到初中任教,担心适应不了。

杭州富阳区的行为值得借鉴。该区开办了跨学段任教储备师资培训班,帮助小学段具有中学教师资格证的年轻骨干教师提升初中段教学能力。富阳区教育局负责人表示,将探索实施储备教师常态化及全经过培训,将具备跨学段任教条件的教师纳入全区教师培训规划。

完善配套机制是关键

多位受访教师表示,跨学段任教需要完善的培训制度。初中数学教师程滕认为,参与选拔的教师虽然有年龄优势,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但能否教好初中,还要根据老师个人的专业素养和适应力来确定。

媒体指出,”跨学段任教”政策不能简单硬跨,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选拔标准、体系的培训机制和过渡期的教学支持。只有确保教师真正具备跨学段教学能力,才能保障教育质量不受影响,实现师资优化配置的初衷。

版权声明

返回顶部